张子婷是华中科技大学通信系硕士研究生,在学术道路上始终以“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”为指引,在联邦学习安全与信息论领域深耕细作,取得了一系列扎实成果,也在科研磨砺中实现了自我成长。
科研成果方面,她学术产出丰富且质量优异。作为第一作者,她在国际信息论领域旗舰期刊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》(CCF-A类)发表论文,还在同领域旗舰会议2024年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(ISIT)发表论文;同时以第二作者身份在2025年ISIT会议发表论文。这些成果聚焦联邦学习安全痛点,她提出基于未编码分组密钥的安全聚合方案,能抵抗用户串通与丢失问题,不仅严谨证明通信容量域,还让模型聚合时间减少43.68%-65.12%,在安全性与通信效率间实现平衡。此外,她参与两项高规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分别是重点专项《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新型无线通信数学理论与数学技术》和优秀青年项目(海外)《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信息和编码理论》,在项目中积累了扎实的科研实践经验。荣誉上,她先后获得 2024 年校级优秀研究生(自强奋进)、2023 年一等硕士学业奖学金、2024 年二等硕士学业奖学金及华为奖学金,还担任国际期刊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》审稿人,在 2023 年 ICCCS 国际会议上做英文口头报告,学术能力获多方认可。
科研过程中,她也面临不少挑战。在研究安全聚合方案时,如何兼顾安全性、正确性与聚合效率是核心难题。初期方案虽能保证安全,却因密钥设计复杂导致聚合时间过长,多次实验均未达预期。但她未气馁,反复研读拆解问题。通过数十次调整分组密钥结构、模拟不同用户掉队场景,简化密钥生成流程,同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方案最优性。在撰写TIT期刊论文时,审稿人认为需要对容量域证明细节进行补充,她逐行核对推导过程,补充10余页辅助证明材料,终获录用。
支撑她坚持的动力,源于对信息论领域的热爱,更来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。联邦学习中数据隐私与模型协同的矛盾,是行业亟待突破的瓶颈,她希望通过研究为隐私计算发展提供理论支撑。此外,导师的指导、项目团队的协作,以及每次突破难题后的成就感,都让她坚定前行。
这段科研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,学术研究没有捷径,唯有脚踏实地、耐住寂寞,才能在未知领域探索出道路。这些经历让她更清楚:真正的热爱,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时的满心欢喜,而是在遇到难啃的 “硬骨头” 时,依然愿意带着初心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未来,她将继续带着这份执着与热爱,在信息论领域深耕,为技术创新贡献更多力量。
